來源:第一物流網
奧運會開幕前,從城市到場館再到奧運村,仿佛全宇宙都在“吐槽”里約熱內盧。相信到奧運結束,人們對這些“槽點”的記憶,恐怕會比運動員創造的世界紀錄還要深刻。
不過,吐槽歸吐槽,里約奧運會還是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拉開帷幕了。進入比賽第三日,中國代表團不斷有奪金捷報傳來。而我們在關注運動健兒們賽場之上的表現時,是否有注意過奧運會的幕后工作者呢?
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奧運會幕后的“物流小宇宙”。
奧運物流:時間緊,任務重 里約能不能撐住?
奧運物流與現代物流職能相同,包括運輸、倉儲、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等活動,承擔與奧運會舉辦相關的各類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間的物品流通任務。
盡管奧運會的賽程只有短短十幾天,但由于奧運物流包含賽前、賽中及賽后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要承擔不同任務,應對可能出現的多樣性需求和各類突發狀況。
因此,奧運物流的時間跨度遠不止短短十幾天,所涉及的人員、地域、市場需求也十分復雜、廣闊。
而又由于奧運物流是奧運會順利進行的重要支撐,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說實話,想到這里小編不禁為本屆里約奧運會的物流捏一把汗。要知道,巴西的小包物流不給力在世界都是出名的,速度慢不說,丟包率還很高,盡管是跨境電商新興市場,但從軟件到硬件,巴西似乎都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加以支撐。
據了解,本屆里約奧運會承擔物流運輸任務的是巴西本土的物流公司:巴西郵政。這家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的國營郵政企業,為應對此次里約奧運會可以說是拼勁了全力。
①智能化操控。此次里約奧運物流最大的創新在于大量移動終端的應用。巴西郵政將許多操控職能植入到了智能手機當中,物流人員可通過手機終端,在場館完成關鍵流程操控。
②隨處可見“中國制造”。本屆里約奧運會物流系統中有大批基礎設施均由中國制造。例如奧運會工作人員的制服來自中國品牌“361°”。
比亞迪與巴西郵政合作推出的純電動物流車T3
而為了倡導綠色奧運、綠色物流的理念,本屆里約奧運會開幕前夕,巴西郵政特別采購了一批純電動物流車用于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而這批車輛同樣是來自中國的品牌:比亞迪T3純電動物流車。
前文談到奧運物流從時間節點上可劃分為賽前、賽中和賽后。每一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挑戰帶給運行者。
賽前物流:數十萬份物資 里約如何玩轉?
奧運會正式開幕前,需完成基礎設施、場館建設用品、運動器材、媒體器材以及生活資料的運輸、倉儲等物流活動。
①奧運物資數量竟有數十萬。據了解,本屆奧運會賽事方面將使用32000個乒乓球、400個足球、8400個羽毛球、250輛高爾夫球車和54艘船。
此外,作為奧運史上最大的奧運村,里約奧運村內的基礎設施將包括80000把椅子、70000張桌子、29000個床墊、60000個衣架、6000臺電視機以及10000部智能手機。
奧運會比賽期間還將建200多公里的安全圍欄,這一長度足以環繞里約南部用于賽艇和皮劃艇比賽賽場27圈。
以上這些還只是此次里約奧運物流轉運物品中的一部分,這些瑣碎且數目龐大的物資,需要強大的倉儲及運輸系統作為支撐。
②倉儲面積超10萬㎡ 2000員工保障運轉。而為了儲存這些物資,本次里約奧組委啟用了2個倉庫:
一個位于里約西部,面積約為15000㎡,儲存奧運村內的家具,組裝設施的器材及相關配件;另一個位于卡希亞斯公爵城,臨近賽場,面積約為90000㎡,儲存賽事所需的器材和用品。
另外,預計有2000余名員工將投身于里約奧運物流的運轉工作當中。
里約物流總監卡洛斯·德魯卡賽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賽前奧運物流工作最繁忙的時期在2016年4月—5月,而6月—7月的主要任務是完成運動器材的轉運。
賽中物流:全民的奧運,全民的物流
由于奧運會的特殊性,奧運賽事舉辦期間的奧運物流將不僅僅局限于與奧運相關的物流活動。
這一時期的奧運物流不僅僅只是為奧運賽事提供后勤保障,還將將服務范圍擴大,主辦城市及其他賽區的物流、生活物流、商業物流都將被包括在內。
不過,奧運會作為國際性重大賽事,與奧運賽事無關的物流活動還是需要為奧運會“讓路”。里約奧運會開幕前不久,巴西郵政已經發布公告稱:7月19日—9月20日期間,寄往里約熱內盧的郵件包裹派送或會延誤。
賽后物流:逆轉“賽前”,任務艱巨
奧運會全部賽程結束后,比賽場館、奧運村、新聞中心內相關物品的清理回收、廢棄,以及各類器材回程物流均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既是賽前物流的逆向,任務同樣艱巨。
奧運VS物流,是誰成就了誰?
“時間緊,任務重”,貫穿在奧運物流全過程中,相比賽場之上的激烈角逐,賽場之下物流員工所要承擔的壓力同樣不小。
此間既要確保物流系統各環節相互配合,達到預期效率,還要確保物流過程的絕對安全,以及物流成本最小化,更要隨時準備應對各類不確定需求的產生。
“沒有成功的物流,就沒有成功的奧運會。”
這是另所有物流人驕傲的評判,也足以顯示出物流對于奧運會的重要性。一方面物流支持著奧運;而另一方面,奧運也在帶動著物流水平的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就曾表示:“不應當孤立地看奧運會和奧運物流經濟,因為奧運會是短暫的,但影響長遠,給主辦國、主辦城市帶來巨大機會,幫助實現城市整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