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
12月10日消息,由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發起和主辦:中國制造業、物流業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東風日產杯”清華IE亮劍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在清華大學舉辦,行業內的領導者、高校學者、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就加快推進兩業聯動的合作進程、深化合作力度展開交流與探討,億歐受邀參加。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制造業進入工業4.0時代后,迎來制造業與物流業創新、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一帶一路”、“互聯網+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之舉,使得我國制造業走去出戰略思路日漸清晰。但我國制造業發展所面臨的物流瓶頸,依然突出。由“制造”向“智造”轉型,始終是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進一步發展的必走之路。
中國制造2025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在整體突破、重點推進中,物流業顯得尤為重要,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陽玉龍指出,物流是鏈接生產線的橋梁和紐帶,影響整個進程。
而傳統的物流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智慧供應鏈應運而生。智慧供應鏈的主要特征可以總結為: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可視化、數字化、集成化、柔性化、自動化。
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交付中心總經理許磊在演講中提到,智慧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相比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技術滲透性更強;注重可視化物聯網應用;更加人性化。
上海唯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陳夢槐表示,2014年的O2O全渠道擴張給供應鏈管理帶來了極大挑戰,垂直B2B電商逐漸取代傳統渠道,線上線下品類逐漸融合,全渠道的庫存管理、供應鏈網絡框架特別是物流網絡的建設面臨極大的挑戰。
智能制造是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將智能引進傳統的制造行業,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工業3.0時代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等設備,而在工業4.0時代,為什么還要繼續強調機器人的重要性?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沈崗認為,工業4.0時代的機器人是更具柔性的,以后機器人會帶著眼睛在工場內自由行動。
在現場視頻演示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智能機器人不僅可以通過拍照形成二維、三維畫面,相當于機器人的“眼睛”,還能實現雜亂分揀等智能行為。使用物聯網(LOT)技術的智能制造,主要是通過
干預整個制造環節,可以提前預測生產線將要出現的問題等,保證生產鏈條可以持續運轉。
陳夢槐認為,供應鏈發展趨勢是互聯、互通、搭建實時價值網絡,消滅所有庫存。而在這方面,京東集團副總裁傅兵指出,傳統物流是在解決時間、空間的問題,但是并沒有做到連接企業上下游,商品交易已經回歸本質,消費者需要與商家進行連接。
現在線上線下融合,通過一體化交付體系連接,滿足多家公司、多個系統的渠道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京東物流面向社會開放的一個原因之一,通過智能物流為智能制造提供保障。
全渠道庫存共享、倉庫共享、末端配送網絡建設是未來的趨勢,利用智能物流網絡提升供應鏈效率,打破制造業存在的物流瓶頸,推動我國制造業走出去。